個人介紹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03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塔斯魯波的手提箱(提名)
- 1999第5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八又二分一女人(提名)
- 1988第4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淹死老公(獲獎)
- 1988第4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淹死老公(提名)
- 1987第4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建筑師之腹(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放獎夜巡(獲獎)
-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臺拉基金獎夜巡(獲獎)
- 2007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夜巡(提名)
- 1991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普羅斯佩羅的魔典(提名)
- 1982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畫師的合同(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15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 2005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獲獎)
彼得·格林納威是一位野心勃勃且極富爭議性的導演,他的作品大膽、前衛。在創作上,格林納威善于構筑幻想、發揮想象和雕琢畫面,他既是一位在當代電影中勇于創新的導演,也是一位飽受爭議的電影作者。作為后現代電影的革命者,他作風前衛,在電影中摒棄傳統敘事結構,打破所有界限,對素材進行標簽、分類、編碼,將素材組織和劃分成一個新的意象和聯想。雖然他的作品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卻具有非常獨特的魅力和強烈的個人風格,如同電影導演和觀眾之間進行的一場令人愉快的游戲。他試圖將每一個鏡頭都拍成永恒的藝術品,靜待影史去檢驗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彼得·格林納威主營影片內在的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表現電影美學。他也是首批利用現代化技術改變影片固有的敘事風格,用新型技術方法展示影片內在的美學思想的電影導演之一。格林納威在影片后期的制作過程中,采用多次獨立曝光和增添場景等方法,進而將影片以一種更加完美的視角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達到將深刻含義展現給觀眾的目的。故事情節在構造中,采用關聯點的形式進行敘述。這里的關聯點指的是影片將各個部分通過不同的點使其體現出整體性,用點的形式將各個部分串聯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點可以聯系起多個部分。也就是說,不管劇情在哪一部分發生了中斷,都可以在其他的分支上彌補缺陷。這種關聯點式的創作在影片中凸顯出其靈活性的特點,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換不同的位置,同時可以將各個部分在某一程度上用關聯點連接起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關聯點可以任意地運用在兩個或者多個情節之間,沒有固定的核心點。